山西省吕梁地区方山县峪口镇南村宝泉寺进士洼的传说

2020-11-26  栏目:吕梁故事  浏览:
 

     宝泉寺位于方山县峪口镇南村对面的山上,天高云淡,神清气爽,风景秀丽,庙宇于2018年经方山县晋星多种经营公司修缮一新,金碧辉煌。该庙建于元朝宣德年间,有明朝成化年间碑记。该寺院有许多美丽的传说,令人神往、迷恋。

       据说:该寺院以前建筑优美,金碧辉煌,神阁中立着金神,殿顶上铺着锡瓦。院南设立戏台,院内供俸着文昌帝君、关圣帝君、药王、龙王、财神、山神、土地等神。

      传说明朝宫中西宫娘娘生有一子,自幼聪慧无比,当时由于后宫勾心斗角,正宫娘娘膝下无子,只有一公主,她唯恐西宫娘娘的孩子立为太子,难保自己正宫娘娘的席位,出于嫉妒,萌生出谋害西宫娘娘的恶计。西宫娘娘为保孩子性命,秘密派贴身宫女把孩子带出皇宫,寻找一个安全的避难之处。宫女带着孩子经过九九八十一难,多方打听,了解到宝泉寺地处偏僻,松柏成林,钟灵毓秀,人杰地灵,鸟语花香,蝉鸣鸟叫,山高路远,是个世外桃源之好去处。宫女给寺院捐献了许多金银玉帛,把孩子寄托给宝泉寺的住持僧人。住持僧人把孩子抚养长大,并教他识字,诵读四书五经,学习琴棋书画,练习刀枪骑射,希望他有朝一日可以回到皇宫继承父业,安邦定国,治理天下。

      孩子聪敏过人,在自己的努力下,经过十年寒窗,考取了秀才,中了举人,又中了进士。

      因宫廷斗争激烈,那个宫女又遭暗害,孩子被送出之后,再无孩子的音讯。

       西宫娘娘在皇宫的一次加官进爵的盛宴中,无意中发现一名进士手腕的胎记和自己儿子的胎记吻合,后核实确认是自己的儿子。此时她喜出望外,儿子终于安全地长大成人……

      此时,正宫娘娘已逝,西宫娘娘再不怕被人陷害,为了感谢宝泉寺神灵的护佑,住持僧人的抚养,那年五月端午节,西宫娘娘专程在宝泉寺烧香还愿,捐献了银两,并懿旨重新修缮宝泉寺。从那时起,此寺院每年五月端午有戏剧、道情戏等表演助兴,异常热闹,善男信女,络绎不绝,求神拜佛者众多,香火旺盛。

1606373502692495.jpg


      后来,宝泉寺这个孩子住过的山洼被后人称为“进士洼”。

南村“三重崖”和“驼抬举”名称的来历

石勒(公元274年——333年8月17日), 羯族人,也是匈奴别部羌渠部落的后裔。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,史称后赵明帝,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奴隶皇帝。

石勒幼时生活贫困,食不果腹、衣不遮体,但其身体强壮、有胆有识,曾一度被沦为奴隶,后来他集“十八骑”揭竿起义,声势浩大。

一次,在临州与东海王司马越交战中被困,石勒率部力敌十倍于己的敌兵,终因寡不敌众,挂花败走麦城。

1606373603618873.jpg

1606373688131012.jpg

石勒身负重伤,单人独骑,拼命逃跑。敌人穷追不舍,紧追不放,力图活抓。石勒丢盔弃甲,慌不择路,盲闯山路。然道路崎岖,狭窄陡峭,最后只好弃马徒步、翻山越岭。慌慌张张来到凤凰岭(今宝泉寺所在地),不敢小憩,匆匆忙忙又向赶山岭狂奔,因为跨越赶山岭就是刘渊左国城大本营。

“哎呀!好险!”只顾埋头走路,不及抬头看道。原来他来到了赶山岭东侧的绝壁地带,再迈一步就是百丈深渊。他仰天长叹“难道是天灭我也?!”

这时,他急躁、无奈、愤怒,拔出随身佩剑,向峭壁连劈三剑,“轰隆”“轰隆”“轰隆”,响声如雷,天崩地裂,奇迹出现了,整个峭壁变成了三层阶梯型的栈道。“天助我也!天助我也!!”他喜出望外,连呼数声,振精提气,向下三跃,落到崖下,淹没于入灌林之中……。追兵望尘莫及,只好垂头丧气,收兵回营。

花开两朵,各表一枝。再说左国城,乃匈奴南侵、迁徙以来的大本营,匈奴人一方面继续推广汉人的农耕文明,另一方面也引进他们的游牧文化,因骆驼是匈奴人的役畜,他们就把骆驼这种牲畜引来养殖,平时骆驼牧于山梁、山沟。

一日傍晚,忽见数峰骆驼前呼后拥向左国城归来,中间一老骆驼背上驮着血肉模糊、奄奄一息的一个人,人们围拢上来,仔细辨认,原来是石勒,人们立即进行施救……。

原来石勒跃下悬崖,因饥饿、疲劳、失血,昏厥过去,适逢几只骆驼在此啃草觅食,石勒在蒙眬中隐隐约约看见几峰骆驼分别用嘴叼住他的衣服手足,高高抬起,举过头顶,轻轻放到一老骆驼背上的两峰之间,之后老骆驼驮着他缓缓而行,其它骆驼前后左右“护送”而还。

至今宝泉寺旁赶山岭东侧的三重崖依稀可见,人们把它叫作“三重崖”或“三层崖”,而骆驼救过石勒的地方又取名为“驼抬举”,其意为“骆驼抬高举起石勒”之意,后来又演变为“驮台咀”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薛玉生讲述 闫老师整理

这里插入畅言的留言代码